Part.02
部门级管理层处罚情况
反洗钱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合规部门、法律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及其他反洗钱专管部门的管理层,共有罚单18笔,平均处罚金额1.5万元左右。其中有9笔涉及客户身份识别,5笔涉及客户身份和交易资料保存。
运营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运营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管理层,共有罚单39笔,平均处罚金额1.7万元左右。其中有5笔涉及大额和可疑交易筛查及报送,31笔涉及客户身份识别。运营管理部门领导受到个人的处罚几率,明显高于其他部门人员。
业务部门,主要包括零售等业务部门的管理层,共有罚单12笔,平均处罚金额1.9万元左右。其中有1笔涉及大额和可疑交易筛查及报送,6笔涉及客户身份识别,3笔涉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交易。
信息科技部门,主要包括金融科技、信息技术部门的管理层,共有罚单1笔,平均处罚金额4.8万元。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认为,古某对福建某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违法行为负有责任,罚金4.5元。可以看出相比于第一季度,科技部门个人罚单数量下降,但是处罚金额一直是高于其他部门的平均水平。
人民银行在96笔机构反洗钱处罚决议中,连带着对151位部门级管理层下达了反洗钱相关的处罚决定书。主要处罚原因集中在客户身份识别和大额、可疑交易报告未按规定报送和客户身份和交易资料保存上。
其中反洗钱职能部门受到涉及客户身份识别的处罚数量,相较第一季度明显增高。运营管理部门受到处罚原因集中在客户身份识别,几乎所有的处罚均和客户身份识别相关。结合反洗钱职能部门个人受到处罚的情况来看,客户身份识别仍是监管机构检查的重点领域,并在持续增加检查和处罚的力度。业务部门受到处罚原因比较分散平均。信息科技部门虽然受到处罚较少,但是平均处罚金额相对其他部门明显较大。
Tips
同样根据《反洗钱法》第三十二条,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近年来,出现了被罚人员职务等级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义务机构在多年的反洗钱工作中,机制性问题逐渐减少,更多的是执行层面的问题。这就给各职责部门的反洗钱专兼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何上下一心将反洗钱工作在部门间分工协作进行有效传递和执行是新的课题。
六、7月初巨额处罚情况
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对某付宝、某付通等5家公司开出巨额反洗钱罚单。其中,某付宝被罚没30.6亿元;某付通被罚没29.9亿元;中国某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罚款3186万元;某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被罚款3492.5万元;中国某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罚款464万元。
对这五家公司的处罚总额超过47亿元,处罚力度空前。除支付机构处罚金额远超历史反洗钱处罚金额外,两家银行机构本次罚金之和基本持平于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银行业处罚金额;被认为风险较低的财险行业本次罚单超过第一季度保险公司处罚金额约200倍。同时, 在央行对个人的反洗钱罚单中,首次出现了个人单笔反洗钱罚款超过百万的情况,时任某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葛某某连带被处以警告,罚款147.5万元的个人处罚,说明监管逐渐对于个人反洗钱责任的追究力度正在加大。
针对本轮次处罚的蚂蚁集团、腾讯集团等大型平台企业全面整改金融活动的成果,7月7日监管部门专门发文称“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监管机构将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确保同类业务适用同等监管规则,对其他支付机构的管理会利用本次对平台企业的整改和检查经验,加强日常反洗钱工作监管,实现对行业的反洗钱工作统一标准、公平监管。义务机构的应对监管风险的思路应从“应对检查”调整为“风险为本,日常合规”,以应对新的监管态势。
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反洗钱处罚数据及反洗钱处罚原因详情请见下表,【捷软反洗钱】将会统计这些数据进入2023年第三季度的反洗钱处罚信息中。
七、6月原上海银保监局反洗钱处罚
6月18日原上海银保监局《沪银保监罚决字〔2023〕90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此笔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处罚依据中列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四十九条第四项,对某融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做出“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240万元”的处罚。处罚详情见下图:

【捷软反洗钱】分析根据“未通过有效方式核验客户身份证件”的违法事实表述,某融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被处罚的原因涉及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的反洗钱义务。
从搜集到的数据看,此笔处罚是除了央行外其他监管机构,较少见的涉及反洗钱工作的行政处罚案例。说明除央行外,其他监管机构正在逐步重视管理所辖义务机构的洗钱风险。义务机构应做到洗钱风险合规工作在金融行业的全领域覆盖,主动勤勉尽责落实反洗钱工作。
八、总结
本文希望从监管处罚的视角,帮助义务机构去理解监管部门“风险为本”的管控思路、反洗钱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及内部反洗钱工作的分工协作,对义务机构如何做好反洗钱工作给与启示,帮助义务机构了解检查要求,规避因反洗钱处罚带来的经济和声誉风险。但反洗钱工作并非仅仅为了规避处罚,义务机构的工作思路应从被动应对监管转变为主动勤勉尽责,真正落实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工作原则。
需要提示的是,2023年第二季度人民银行公布的96家机构反洗钱处罚9191万人民币罚单,相较第一季度处罚金额有所下降,但是96家机构被处罚相较第一季度的77家有明显上升,说明监管在持续增加反洗钱监管的广度,实现法人监管的目标。未来【捷软反洗钱】将持续关注,并分享从业人员。